关于我们 | 信息反馈 
常见问题
联系我们
  首 页 蒙药厂介绍 蒙药精品 蒙药文化 缺药登记 在线咨询 蒙药疗法 会员购药 内蒙风情

民风民俗
内蒙风光
历史追踪
盟市介绍
蒙药分类:
内蒙古蒙药精品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内蒙风情
刻着民族烙印的少数民族节日
  辞旧迎新的春节,预祝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元宵节,期望免灾祛病的端午节,喜庆丰收的中秋节等,许多节日的形成都有它深刻的哲理性,都充满着积极向上的自然法则与顺应时空发展的哲学理念。在内蒙古这片广袤、富庶的热土上,聚居着蒙古、汉、达斡尔、鄂温克、回、满、朝鲜等40多个少数民族。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,各民族的民俗风情都有着各自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,并且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,节庆作为一种民俗风情,有其深刻的民族烙印。
   
  蒙古族:围火辞旧迎新
   
  以兴安盟居住的蒙古族为例,除夕夜,家家户户都要熏羊头、煮羊蹄。院内燃起篝火,大家向火中扔羊踝骨、蹄子、酒、肉,全家老少手拉手围火转圈,边转边拍打衣裳,男子从篝火上跳过,鸣放猎枪,表示辞旧迎新、灾祸消失,俗称围火。之后,晚辈向长者敬酒,还要带着酒和烤熟的羊头、羊蹄挨家挨户向村邻敬酒祝福,收到礼者,也带同样的礼物上门回敬致谢。男女老幼欢聚一堂玩嘎拉哈(羊膝盖骨做的玩具),下宝根吉如格(蒙古棋),拉马头琴、四弦胡,欢唱祝酒歌,一直娱乐到天亮才罢。正月初一,晚辈向长辈敬献新年碗(盛满酒或者食品),祝愿长辈长寿,长辈祝愿晚辈新年愉快,并且向孩子们分发吉祥糕点,以表示祝福。早晨,吃完饺子后,邻里乡亲互相赠送新年饭(酒、肉为主),相互敬酒,祝福安康快乐,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。
   
  到了清明节,蒙古族要食用乌审肉(冬季留存的肉),同时分送给邻居。清明节前后3天上坟祭祖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,家家户户在黎明前就起床,默默走向井口注视井水,打1桶水不看地面(桶不能着地)就喝几口,然后洗脸,在太阳出来之前到野外采艾蒿插在门窗上。接着,男女青年领小孩儿登高,太阳出来后,骑上马到野外打猎。农历五月二十五日,村民把村边或者村中生长多年的独棵大树(称尚喜,意为神树),用五颜六色布条装饰起来,由两位长者用阿木苏(粥饭)涂抹大树,然后先祭天,再祭尚喜,以求风调雨顺,草茂畜肥。并且往敖包上添石头、摆供品、磕头求福,称祭敖包 。祭毕,杀羊煮阿木苏,进行摔跤、射箭、赛马等活动。
   
  达斡尔族:烟火越旺日子越兴旺
   
 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,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。从除夕下午开始,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庭院,在屋内贴年画和对联,大门外堆好点烟火的干粪。傍晚,各家都点燃烟火,并且向火堆里扔一些肉食、水饺、糕点等,祈求新的一年里人畜安康、五谷丰登。此时,整个村落笼罩在烟雾缭绕的吉祥气氛之中。达斡尔族人认为烟火越旺,点燃时间越长,越象征着兴旺。夜幕降临后,男人们在同族近亲间拜年,女人们则在家包饺子,并且在饺子里包一些小玩艺,吃到铜板的预示着一年里不缺钱花,吃到铜纽扣的预示将来做官等。有经验的老人还要观察天象,预先占卜年景好坏。以初一至初七日各占一物,依次为一日鸡、二日狗、三日猪、四日羊、五日牛、六日马、七日人、八日谷,以这天天气好坏,预卜这年的吉凶。初一早饭后,男子以长辈为首,按辈分年龄顺序到各家拜年。初二、初三则是妇女拜年的日子,拜年活动通常持续到初五 。初五以后转入娱乐活动,有打贝阔(曲棍球),跳阿根贝舞等,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元宵节。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,同样吃好饭穿好衣,这一天就开始准备新一年的生计,打猎者进山,农民开始备耕。正月十六日是抹灰节,达斡尔族人称为霍·乌都热(黑灰日),老奶奶清早起床,从锅底抠下黑灰,在熟睡儿孙脑门中间点一个拇指大的黑点,意为避邪免灾,一年太平。这一天,小伙子用锅底灰拌油,甚至拌上车轴黑油,走家串户,趁嫂子或者姐妹们不注意,冷不防地涂上其一脸黑。遇到路过村子的人,小伙子也要骑马追上抹灰,表示祝其一路顺风,驱邪免灾,平安到达目的地。晚上,老人、孩子洗头发、洗脚,祈求太平无灾。
   
  鄂伦春族人对春节非常重视,出猎在外者,在节前都要赶回家里,为了过好春节,他们要准备大量野兽肉、烧酒和面粉等。除夕当晚守岁,认为这一夜不睡觉,一年都会精神饱满,百事顺利。这天夜里,要吃得饱饱的,象征一年都有吃的,并且要拿着桦皮盆绕马圈转几圈,同时发出“木合、木合”的马叫声,祝愿马匹健壮兴旺。正月初一早晨,按家族、氏族和亲友辈分顺序给长者拜年。初二、初三、初四举行赛马、摔跤、射击比赛,过初五后恢复正常出猎。 正月十五,家家都要准备丰盛的酒肉,尽情欢饮、歌舞。正月十六,有互相抹黑脸的习俗。这一活动,除了儿子、儿媳与父亲,大伯与弟媳之间不能互抹外,其余人都可以互抹。但是青年人给老人抹脸时,要先给老人磕头,然后才能抹。
   
  满族:大红灯笼高高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  清王朝建立以后,满族人仍然保留满语和骑射的民族特点。经过数百年的变革,到20世纪50年代后,满族在衣食住行、婚丧嫁娶、礼貌称谓、时令节日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,虽然保留着某些传统,但是风俗习惯有了许多改变。
   
  过春节时,满族家家户户要打扫庭院,贴窗花、挂笺、对联和福字,还要在院子里竖立6米以上的高索罗杆,杆顶上绑上一把松枝或者插上一面红色小旗。天黑就得在杆上挂上灯笼,彻夜不熄灭,熄灭则视为不吉利。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,院子里每天夜里都要红灯高照。年三十,家家包饺子,饺子要有褶子,寓意忌日子过“秃”。码饺子要横竖成行,意味财路四通八达,摆圈,则怕新日子走死门子。煮饺子快开锅时,家主要吆喝:“小日子起来了吗?”煮饺子者连连回答:“起来了,起来了!”指饺子漂起来而言,这时全家人踏地蹦高,寓意提高生活。除夕饺子里边要包铜钱,吃着的人意味有福气。饭后,近亲的晚辈到尊长家,才过门的新女婿到妇翁家,叩头行辞岁礼,岳父母按惯例给荷包、香囊、扇插、笔套等小物件。到初一时,男女老幼身穿新衣服,腰里系着红腰带。亲友们互相祝贺,这天不扫地、不开启箱子、不花钱。
   
  满族人正月十五庆贺灯节与汉族一样。二月初二,扯龙皮吃春饼,称龙抬头,也像汉族一样为小孩子理发。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候,房檐上插艾蒿,早晨起来用露水洗脸、头、眼。 满族自入伏起,有供佛水(伏水)的习俗。凡奉佛的人家,每年头伏日打净水一盂,敬献佛位前,次日更换新水,天天如此,到立秋停止。
   
  回族:把斋磨炼意志
   
  伊斯兰教历(希吉来历)三月十二日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诞生纪念日和逝世日,因此,又称这天为圣忌。中国的穆斯林习惯将圣纪与圣忌合并纪念,俗称圣会。这天早晨,穆斯林群众聚集于清真寺,由教长念天经,赞圣和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,诵《古兰经》。
   
  开斋节俗称大开斋,又称尔代节、肉孜节。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,回族人10岁以上健康者都要把斋。斋日规矩为:太阳升起至太阳落山见到星星之前不得进食、做房事。斋月,阿拉伯语为炼之意,回族人把斋有磨炼意志、锻炼身体、体验穷人饥苦的含义。斋期,从伊斯兰教历九月封斋到十月初二或者初三日(以见到新月牙为准)开斋,开斋日即为尔代节。这天,教徒沐浴净身,穿新衣服到清真寺作礼拜。礼拜完毕后互相拿手(握手)以表祝贺,并且家家做油香,互相馈赠。斋月期间,每天晚上和开斋日清晨,凡是教民都应该到清真寺沐浴净身,做礼拜。开斋日礼拜完毕下殿后,互相拿手祝贺,即便平时有隔阂,拿手后从此重归于好。教民参加节日礼拜十分踊跃,不仅可以弥补以前未能做礼拜的遗憾,也是共庆节日、增进团结的聚会,故有“十里赶主麻,百里赶开斋”之说。节日庆典之后,还要到墓地悼念已故之人,俗称走坟,并且请阿訇诵经悼念。20世纪50年代后,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法定假日。
   
  主麻日也称主麻拜聚礼。伊斯兰教认为真主造化七日周复,为答真主造化之恩,故行此礼。穆斯林称星期五为主麻日,每周都过。主麻由成年男子参加,内容包括礼拜,诵《古兰经》,阿訇宣讲教义等。主麻日又为穆斯林吉祥之日,婚丧嫁娶,访亲会友都愿意选择这一天举行,以求吉利。
   
  朝鲜族:争先恐后挑第一担水
   
  朝鲜族称腊月三十(除夕)为小年,正月初一为大年。祭祖、拜年、娱乐与汉族没有大的差别,春节也是朝鲜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。朝鲜族一般不贴对联,不放鞭炮。正月初一早晨,雄鸡刚刚啼罢,全家老幼便立即穿衣下炕,摆设香火,共祭祖先,供品中不准放鲤鱼。晚辈向老人叩首拜年,早饭后村人互相拜年,每到一家,主人必须以茶点招待。年饭十分丰盛,民族特色浓郁,早饭一般吃大米饭、打糕,莱肴荤素都有。午饭、晚饭喜欢吃德固和满德固,德固是一种饼汤,做法是将大米面蒸熟后捣成黏团,再搓成圆条,切成薄片,煮在放有香油、紫菜的肉汤里。满德固是将大饺子放入调制好的羹汤中煮好一起吃,大饺子多以豆腐、绿豆芽作馅儿。白天,村里组织拔河、射箭比赛,妇女跳跳板,儿童放风筝,晚上举行歌舞晚会。
   
  正月十五,人们早晨起来争先恐后到村中公用水井上挑第一担水,青年人到山上割柴,标志着一年劳动已经开始。旧时候,贫困人家还起早去拿富裕人家柴禾做早饭,预示着富裕生活即将到来。早饭为新水新柴做五谷饭,还要炒糖豆,喝耳明酒。平时不准孩子喝酒,这天也破例,人人都喝,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耳聪。主食为五谷饭,即大米、小米、大黄米、江米、饭豆煮在一起,也有放大枣、栗子、松籽、绿豆、红豆、柿饼等,预示五谷丰登。白天人们聚在一起玩掷骰游戏或者拔河,夜间点火炬,比赛谁的火炬着得时间最长。或者登高望月,传说这一夜谁先看到月亮,谁就会在这一年碰到好运或者最有福气。在月光下踏桥,传说在上元月光下来回踏桥,当年就平安无祸。这天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,人们穿上古老朝鲜族服装,跳秧歌舞,比赛朝鲜族跳棋、跳板等,晚上家家灯火通明。
   
  朝鲜族清明节时扫墓,但是不烧纸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,家家做艾糕和蒸饼,做艾糕时先将艾叶洗净,用开水烫软,然后掺入大米面,擀压成团,上屉蒸熟。有的人家还做小豆包,按习俗每人喝几口酒。村里举办运动会,进行摔跤、赛跑、跳高、跳远比赛。妇女荡秋千、跳板。各项活动夺魁者获得奖赏,还表彰村里孝敬公婆的儿媳、孝子及和睦家庭、劳动能手。
   
  记者在采访一些少数民族老人时了解到,少数民族还有许多节庆活动,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节日或者退出了历史舞台,或者在程序上逐渐地简化了。《内蒙古民俗风情通志》的编纂者邢野说,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崛起与发展,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把目光投向人文资源的形成、保存和发展上,而民俗风情的挖掘和整理无疑是突破口之一,作为民俗风情中的节庆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。
出处:北方新报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信息反馈 | 意见邮箱 | 常见问题 | 全部蒙药
中国·内蒙古蒙药精品网 版权所有 TEL:15248009282
网管信箱 1149544351@qq.com